2025年5月6日至16日,由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牵头承担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简称:青年团队)“困难立地植被构建的生物地理机制与关键技术”项目组先后组织系列野外考察和实施方案内部研讨会,如期有序开展了困难立地类型以及困难等级实地考察、核心示范区地块考察、主推植被构建模式研讨、改种适土以及改土适种方案的具体实施研讨会等活动,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月6日,青年团队负责人孙涛研究员与团队核心骨干成员10余人赴乌兰敖都荒漠化防治生态试验站(简称:乌兰敖都站)开展考察活动,与乌兰敖都站、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翁牛特旗林业和草原局相关领导和科研人员进行座谈和工作对接,并实地考察科尔沁沙地困难立地现状。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马晓军、所长于海蛟、正高级工程师李显玉,翁牛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乌华、治沙站站长汪海洋,乌兰敖都站站长闫巧玲、副站长周全来、余海滨工程师,以及在站开展工作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等30余人参加了座谈和系列考察活动。孙涛介绍了青年团队计划和本次调研活动的目的,并简要汇报了项目的基本情况。闫巧玲从建站历程、研究方向和主要科研任务等方面,详细汇报了实验站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特色;并介绍,乌兰敖都站自1975年建站以来,一直聚焦荒漠化防治工作,拥有近50年的大气、土壤、水分、植被监测数据,以及不同类型沙丘、丘间低地等困难立地类型,可为青年团队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马晓军介绍了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基本情况,李显玉以“赤峰印记”为主题介绍了赤峰市林草科技进展与当地困难立地植被构建方面的技术需求,王扬博士汇报了“科尔沁流动沙丘菌剂-沙障-植物配置协同固沙机制”研究方案。与会人员围绕困难立地精准分级、乡土品种选育、根际耐逆菌群合成以及改土适种、植被构建技术等进行了广泛讨论。
5月6日下午和7日上午,全体人员实地考察了翁牛特旗典型的困难立地(流动沙丘、盐碱地),包括道日那林高勒嘎查盐碱地、乌日线防沙治沙区、格日僧以路治沙样地、图哈线北段灌草乔配置样地、乌白线零起点盐碱地、其白线以路治沙样地、古榆星月以路治沙样地等,大家围绕青年团队计划项目中有关困难立地地下微生态-复层植被耦合的立体生态植被构建技术、乡土物种选育、土壤微生物改良等进行现场交流,选择了试验样地和示范区,为下一步落实项目研究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马晓军书记和李显玉工程师强调了“防沙治沙赤峰模式”中政府、科研机构与农牧民的经济效益联结机制。调研进一步明确技术融合路径:通过与地方工程固沙、生物固沙相结合,项目团队围绕抗旱树种选育、根际耐逆菌群合成等创新技术研发,构建适宜于不同困难立地微地形下的植被构建与生态修复解决方案,为困难立地生态治理提供实践依据与可推广技术模式。
5月12日,结合前期实地调研情况,项目组在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围绕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与任务分工展开深入讨论。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项目负责人孙涛研究员和项目组核心骨干成员线下参会。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李显玉正高级工程师、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杨卫兵研究员和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研究员等线上参会。青年团队核心成员展开了详实、热烈的讨论,围绕困难立地分布格局、退化程度与生物地理机制、植被修复细胞生物学及植物生理机制、土壤生物改良技术、近自然植被构建模式与示范等研究内容深入交流,确定以其白线穿沙公路治沙样地作为项目示范区。李显玉工程师给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宝贵意见,特别强调物种栽植走向要与沙丘等高线平行,形成团簇状乔灌草搭配模式。在树种选择方面,以乡土树种为主并兼顾生态效益,根据植被根系互补性、功能协同性、抗逆性优先性和空间层次性原则,结合沙丘上部、中部和底部不同空间环境,设置草本、灌木草本、乔木灌木草本等不同配置模式,为实现近自然化的生态修复提供可行路径。
5月14日至15日,基于前期调研和讨论,孙涛研究员与项目组骨干成8名成员,联合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于海蛟、正高级工程师李显玉等4名专家,再次赴赤峰其白线穿沙公路治沙样地开展实地考察,明确了项目植被构建的具体实验地块,确定了拟开展的具体植被构建模式,配置原则:根系互补(深根与浅根),功能协同(豆科与非豆科、内生菌根菌与外生菌根菌),抗逆性优先(先锋物种),空间层次性(立体配置)和经济性(经济种兼顾)。期间,调研组还参观了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及当地育苗基地,就拟栽植的灌木和乔木品种选择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5月16日,青年团队项目成员再次召开具体任务方案分工和落实研讨会,孙涛研究员围绕困难立地分布与限制因素、改种适土、改土适种、数字化建设等相关工作内容进行了部署安排。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邀请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李显玉参加指导。会议明确以现有治沙工程为基础,充分利用赤峰其白线穿沙公路治沙样地内前期已栽植的灌木植被,结合树种根系特性合理配置乔木。后续根据树种生长势态,适时调整,雨季和秋季植被栽培,调整生长不良的灌木,优先选育适宜本地区生长的乡土种,最终形成灌草乔复合的植被配置模式。会议上并对每位核心骨干成员的分工和预期指标进行了部署安排。
青年团队项目组通过此次系列野外实地考察、实施方案研讨、相关行业部门与专家指导咨询等活动,明确了项目组以及每位骨干成员后续工作的重点方向,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组以地下根系和微生物等研究为切入点,聚焦北方困难立地植被构建的关键基础问题和技术,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力求实现理论、技术的原创性突破,抢占该领域科技制高点。(青年团队项目办公室)
5月6日,孙涛介绍青年团队项目背景与调研目的
5月6日至7日,项目组对多种困难立地植被构建模式进行调研
5月12日项目组就实地考察情况进行技术模式讨论
5月14日至15日,项目组成员和当地相关专家再次实地考察
5月16日,项目组成员围绕系列考察进行工作部署与讨论